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话桑麻是什么意思(孟浩然过故人庄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09:21:23    



朴实民风,深情厚意

——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
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
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
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

【题解】

这是一首访友诗,描述了淡美的自然风光,朴实的农家生活,真挚的故人情谊。故人:老朋友,未详何人。

【注释】

⑴具:置办。黍:黄米。这句语出《论语·微子》:“丈人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以食之。”

⑵合:围绕。郭:外城。

⑶轩:这里指窗户。场圃:打谷场和菜园子。

⑷话桑麻:有拉家常的意思。桑麻:由农作物引申为农家耕种生活。语出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其二:“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。”

⑸重阳日: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。古人有登高、饮酒、赏菊的风俗。 就:亲近。


【赏析】

开篇写故人以田家风味邀请,一邀即至,平实道来,已显出主客情谊。接写农村环境,绿树围绕,青山斜依。一“合”一“斜”,展现出一个清幽秀美诱人神往的天地,如一幅远近层次分明的图画。颈联写面对场圃饮酒,共话桑麻之事,洋溢着风土乡情与和谐舒畅的氛围。尾联说自己到重阳节时再来饮酒赏菊,尤其是一个“就”字,更见出主客间毫无拘束的直率情谊。此诗以古为律,笔墨轻松省净,语言朴实清切,风格自然冲淡,又爽朗明快,以浓郁的乡村风味和淳真的人情美感人肺腑,堪称孟浩然田园诗杰作,亦为古代田园诗名篇。元人方回《瀛奎律髓》评:“此诗句句自然,无刻划之迹。”清人黄生《唐诗摘抄》云:“全首俱以信口道出,浅之至而深,淡之至而浓,老之至而媚。火候至此,并烹炼之迹俱化矣。”洵非过誉。

【赏析二】

这首家喻户晓的作品,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都不会遗漏。诗中满是浓郁的田家气息,描写诗人和友人宾主欢洽,又充满爽朗高雅的情趣。这两者融合在一起,形成令读者讽咏不尽的情味。

诗人刻画田家风光,极善描绘,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描写绿树在村边环绕,远处是横斜的郊外青山,青山绿树的环绕,使人感到故人的家园是如此温馨。这里运用的是五律的“二、二、一”句式,同时将“绿树”、“青山”放在句首,而结尾的“合”与“斜”带有动词性,这样就不仅仅是描写句,而仿佛绿树的环绕、青山的横斜,都是出于“绿树”、“青山”的主动的情意。这是汉语诗歌由于汉语独特的语法特点而经常会出现的丰富含义。林庚先生对这两句诗所传达的情意有精妙的分析,他说这两句诗“不但写出了层次分明的近景和远景,而且围绕着村落的绿树与斜倚在绿树外的青山,正是相映成趣地表现为一种谐和而单纯的美。


这里我们无妨说它们是在心心相印着,……那绿树像母亲的温柔,怀抱着这个村落;而那青山像一个岗哨,远远地注视着这个村落。它们的心全在这个村落上,因而那城郭也就被冷落地丢在一边了。这里我们才明白,既然说‘绿树村边合’,已经是在城郭之外了,为什么还要说‘青山郭外斜’呢?这诗句正在于陪衬出那城郭的不重要来;青山、绿树、村落,那么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,那城郭就只好若有若无默默地站在一边,这真是再亲切也没有的一幅图画。而与这同时,通过那青山的顾盼,通过那绿树的环抱,对于这个村落,我们将感到多么亲热啊,仿佛我们早就该认识它们了。于是我们感受到每一块草地的绿色,每一片庄稼的成长,每一条小路的泥土气息。这些,诗中都没有写,它却存在于青山的一瞥与绿树的拥抱之中”(《唐诗综论》第344页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)。

诗的后半部刻画了宾主爽朗高雅的情趣。诗人与故人虽然说的是桑麻之事的农家语,但“开轩面场圃”的爽朗,使人在这幅农家欢饮图中,不觉柴米油盐的琐碎,而只觉其恬然快乐。结尾重阳赏菊的相约,进一步显露了诗人与友人脱俗高雅的趣味,一个“还”字,说出了诗人的恋恋不舍,而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种留恋,又是以极亲切自然的态度流露,没有故弄高雅的做作,其中用得最妙的便是一个“就”字,前人曾对这个字激赏不已,清人朱之荆云:“‘就’字百思不到,若用‘看’字,便无味矣。”(《增订唐诗摘抄》)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引冯舒云:“字字珠玉,‘就’字真好。”究其原因,就在于一个“就”字,写出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,是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情,不是故作名士风度,这与诗中恬淡融冶的田园风情十分协调。

相关文章